文体康旅融合趋势能够形成并发展,首先是基于文旅产业前期的发展和积累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,产业发展成为最重要的指挥棒。行业跨界,相互赋能,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。事实上,旅游就是通过与文化融合、与体育融合、与康养融合,实现了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变化。康养也因为与旅游融合,找到了一条大众化、市场化的道路。
第二,几乎所有群众性的文化活动都可以说是健身活动。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,对这些方面的追求是人的需求层次的必然升级,只不过马斯洛的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有自己的特点:一是“综合式”。多种需求一揽子解决,多种目的一步达到。二是“爆发式”。广场舞几年前在乡村还不多见,现在遍及城乡。三是“众乐式”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文体康旅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在大家参与、众人分享中得到更充分的实现。
第三基于文化传统。中国古人从天人合一思想出发,认为身心合一、形神合一,神清则气爽,气爽则气血贯通,身体健康。养身先养心,养心则需要有好的精神境界。文体康旅走在一起,在很大程度上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关于身心关系认识的作用。
另一方面,可充分利用文体康旅融合促进乡村发展,原因是乡村对于文体康旅的融合度很高。
一是产业适合。融合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旋律,农业与文化、旅游、体育、康养的横向拓展,被视为农业功能性开发的重要路径。乡村是中国文化的“故乡”,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内在、稳定关系的文体康旅也因此在乡村最能显示其综合功能。
二是场景适合。乡土气息、慢节奏、静环境、人情味,构成乡村的独特环境。从硬件上看,农村有令人感到亲切、放松的天地自然、山水田园,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乡村的树木庄稼,与人同根同源,声气相通。且乡村相对而言有着更加纯朴的风土人情。
三是体制适合。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。基层历来是体制、机制创新的温床。在乡村推动文体康旅融合,有利于乡村的保护与发展。文体康旅在乡村开展,体现乡村生产、生态、生活的优势,体现乡村文化的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。
促进乡村文体康旅融合发展,一要强化意识,像做有机农业一样做有机旅游,立体、综合式的放松人的身心;二要探索规律,在文体康旅融合中,让游客走起来,“走心”“走身”“走秀”;三要协调推动,加强部门协调,打通公共服务,创新管理手段。当前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内而外、由近及远的3个层次融合,即文旅融合、文体康旅融合、文体康旅与相关行业的融合。而促进融合的主要方式,一是产业融合,二是服务融合,三是智慧融合。
此外,无论是乡村振兴,还是乡村的文旅发展,人是关键。因此,要处理好村民与外来力量的关系,也就是内力与外力的关系,要做到尊重文化规律、尊重市场规律、尊重人才规律。(作者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)孙若风
|